|
序 棲霞以山林、石窟獨秀東南,飲譽千載,成為古城南京最重要的名勝地之一,自古便有“第一金陵明秀山”之稱,亦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之說。棲霞山又名“傘山”,取其遠望形如傘蓋之意;又名“攝山”,則取其有涵蘊萬物,攝生養(yǎng)性之性。棲霞山作為南京人鐘愛的佳境,素有“春牛首,秋棲霞”的俗諺。 棲霞山不僅以秋日山林、古寺塔影、石佛造像、南朝史事令人神往,更有古今藝文、口承作品傳演不息,引人入勝。其中,以傳說、故事等體裁為主的敘事作品,經千百年的口頭傳承,不僅能進入當今的民間文藝寶庫,也成為棲霞鄉(xiāng)土記憶和口述歷史的重要資料。 這冊《棲霞新編民間故事集萃》
就有著文藝作品、鄉(xiāng)土史料和民俗采錄的性質。其編纂的特點和價值在于:首先,它作為20世紀80年代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程的延續(xù),在選錄一批舊作的同時,更多的是收入新近采寫、整理的未刊作品,表明民間口頭文藝尚未因時代變遷而衰亡,以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當今的深化。其次,該書題材廣泛,涉及“神異故事”、“人物故事”、“名勝故事”、“地名故事”、“書畫故事”、“民俗故事”、“物藝故事”、“善義故事”等類別,總數(shù)凡146篇,其豐富性表明民間故事在棲霞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創(chuàng)作與傳承的生態(tài)。再次,部分新題材、新主題的新故事受到采錄和整理,在當代民間文學整體式微的背景下,在各地普遍重物質類民間工藝而輕語言類口頭文學的風氣下,表現(xiàn)出對文化遺產全面維護的自覺與自信,以及對民間文藝做整體關注的資源意識。最后,區(qū)校結合進行民間文學的搜集與整理是遺產保護和文化建設的新探索,它不僅有利于高水平文化隊伍的整合,更能從深度和廣度方面推動民間文藝的發(fā)展和繁榮。 民間故事作為集體的口頭創(chuàng)作,經長期的口耳相傳而形成自己的敘事方式和結構特點,它往往情節(jié)單一,人物不多,語言質樸,但內涵豐富,睿智精妙,通俗易懂,在其事理人情中飽含著人生的哲理和樂觀的情趣。采錄和整理民間故事是一項嚴肅認真的科學工作,也是樂在其中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這冊《棲霞新編民間故事集萃》的采集、整理與編纂之所以值得肯定,乃是其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對鄉(xiāng)土知識的傳播,對民間文學資源的利用,對新常態(tài)下民間文藝的繁榮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該書不僅有“故事會”的性質,還能引領讀者穿越歷史,走向民間,走向生活,走向未來。 是為序。 陶思炎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2015年11月23日于金陵春曉書屋 目錄 神異故事(10則)1 攝山神靳尚皈依佛法1 后羿射烏山射太陽2 荷花仙姑下界結凡緣3 小白龍?zhí)侥競餍⒌? 二龍奪珠成三山5 杏黃旗一展變綠洲6 火神爺智燒“萬”姓家7 黃鼠娘娘的一把神火8 神馬含冤鳴不平10 曇花一現(xiàn)為韋陀11 人物故事(39則)12 秦始皇趕山海子口12 伽藍菩薩關云長13 大司馬桓溫金城哭柳為哪般14 宋文帝劉義隆武帳堂訓子節(jié)儉16 典當業(yè)的祖師爺蕭宏17 東陽鎮(zhèn)出個神異高僧19 達摩一葦渡江成宗師20 石匠舍身一躍成佛像22 鑒真眼盲過海到東瀛23 李白擲杯化為酒樽石25 王安石燕子磯賦詩抒懷26 “天鵝抱蛋”秦檜葬祖27 秦檜后代不姓秦31 秦檜后人不必愧姓秦32 文天祥啼血別金陵33 朱元璋燕磯賦詩斗舉子35 祝得一鐫碑記述“感應佛”36 柳敬亭落魄棲霞龍?zhí)?7 李香君斬斷情根入佛門38 曹寅祖孫吟詩觀音巖40 乾隆皇帝隆昌寺尋生父41 默默和尚巧答乾隆皇帝45 道光皇帝恩表秦承業(yè)46 莫友芝:研究棲霞南朝石刻第一人47 和鳳翔家貧“偷”學成大器49 “革命和尚”宗仰隱跡棲霞山51 陶行知題聯(lián)化解悲喜難題52 陶行知冷待蔣介石52 陶行知與“牛大哥”同鋪53 毛澤東視察十月村55 曉莊師范十烈士的傳奇人生57 朱偰父子的南朝陵墓石刻情結58 鄉(xiāng)村教育的建設能手黃質夫60 詹氏兄弟毒殺日偽高官62 金陵孤兒義勇軍飛襲日寇漢奸64 土律師張仰高好打不平65 甘道士三打鬼子兵66 星云大師出家磨難多69 楊振寧博士關愛南朝陵墓石刻70 名勝故事(32則)72 馬娘娘“沉寶變綠洲”72 一鞭劈出夾龍縫73 半癡娃和仙人臺74 “候子洞”與“猴子洞”75 龍牙滴水和一筆壽字76 吃人蛤蟆被定“蛤蟆洞”77 千古一絕“七根柱”77 驚心動魄鰣魚貢78 燕子磯本是玉皇大帝的大斗雞80 侵華日軍拆毀蕭憺墓碑亭有圖謀81 蕭秀墓四碑共建傳佳話82 神道柱合璧展風采83 小辟邪失蹤之謎85 神道石獸劫難多多87 “平板車”巧運大石獸89 爭辯“祖庭”的一場誤解90 “中大通二年”題記成軼事91 江總碑的前世今生92 貪財婆婆命喪藏寶洞94 明僧紹夢成千佛崖96 神奇的自然佛光97 神秘莫識禹王碑98 圓通大士托夢送糧99 衡陽寺小名氣大100 棲霞寺天王像抬腳有蹊蹺101 乾隆夢成青峰劍石102 佛首和觀音像托夢日本人103 片帆野渡刀槍河104 李公子攝山廟遇仙記106 靈蛇銜花救災民107 地名故事(23則)109 弄假成真“太平圩”109 五馬渡與化龍麗地109 迎駕橋與欺君橋111 皇帝賜名“窯上村”112 薛家村人不姓薛112 “黃鱔尾”連著“黃天蕩”113 “邁皋橋”與“賣糕橋”114 朱元璋馬群分色牧戰(zhàn)馬115 官井的傳說117 仙鶴門飛來一只仙鶴118 “姚坊門”為何成了“堯化門”119 “棲霞”冠名有趣解120 官窯村的七十二張官窯121 梅姑娘含羞獻乳葬梅墓122 “江百后”俠義成地名123 血色記憶棺材塘124 “江城”避禍成“江嵊”125 “花洞庵”里并無出家尼姑126 定水庵里有塊定水石127 太子洲與落難皇太子129 陽明堂封祀王守仁130 五百戶果真有500戶人家嗎131 蛇盤村原是佘婆崗134 書畫故事(10則)135 沒有人物的燕子磯年畫135 燕子磯出土墓志引發(fā)筆墨官司136 康有為妙語夸贊蕭憺碑138 匠意獨運“反左書”139 神道柱上的隱秘佛像畫141 宗仰“倒猿”畫藏寓意143 王一亭三十六筆畫達摩143 畫家歐豪年千里尋師墓145 釋迦成道有八相146 書畫名家結緣五百羅漢圖149 民俗故事(11則)151 老南京人祈福太平山151 棲霞寺撞鐘醒世人152 七仙女感恩新婚夫婦送白果153 正月十三拜樹神154 當方人不做當方官155 龍王山和龍王廟156 韋社村為何不貼春聯(lián)157 閻家邊不唱《打嚴嵩》158 李夢貞狀元紅袍退“年鬼”158 二月初二跐太尉159 南宮廟會妙趣多160 物藝故事(12則)162 仙家逗趣造金箔162 “穿金戴銀”也成一說163 牡丹村的金邊牡丹164 烏金紙上的中日斗法165 葛仙翁巧借犁梢造金箔166 永樂皇帝寄語力挺金陵折扇167 神秘袈裟回歸棲霞寺169 王國堯國慶獻藝織云錦170 素食葷做的千佛齋171 七姑廟與水八仙172 八卦洲蘆蒿傳趣聞173 攝山禪茶續(xù)佛緣174 善義故事(9則)177 吳郎張茂遇仙記177 王銅匠行善179 吳郎張茂智斗壞縣長180 顧麻子神力過人182 陶行知勸“活”戲劇大師陳白塵183 和廣舒義救抗日名將廖耀湘184 南京“辛德勒”的國際善緣188 寂然法師開寺門庇護難民189 馮玉祥燕子磯掘井濟平民191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