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風云》就要出版了,這是繼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國》后的又一大系列專著。數(shù)日前,他來我家,邀我寫個序,我欣然答應了。因為他與日本關(guān)西學院校長、國際明史專家阪?zhèn)}篤秀教授是老一輩著名明史專家黃云眉先生的第二代傳人,這是2011年底海內(nèi)外眉師兒孫們云集一堂,經(jīng)過反復研究、討論,最后作出的慎重決定。作為眉師的第一代傳人,我感到責無旁貸要做好這樣的事情。
馬教授在2012年就應邀去美國做講座,北美三大華文報刊《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和《僑報》對此都曾做了專門的報道,其中《世界日報》稱譽馬渭源教授為著名的明史專家;稍后中國大陸媒體稱他為“第一位走上美國講壇的明史專家”。
另據(jù)海外媒體所載,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國》系列專著得到了美國匹茲堡大學名譽教授、海外著名國學大家許倬云先生的贊許與推介,并為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和美國國會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等西方諸國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賀! 最近中央級大報《光明日報》刊載文章說:“世界上SCI檢索影響力較大的2
000種期刊中,中國期刊只有5種;排在本學科前3位的世界頂級期刊中,沒有一本中國期刊?!保ā豆饷魅請蟆?013年11月30日第7版“科教文新聞”)與此相類或者說更不盡如人意的是,中國雖是當今世界上頭號出版大國,但中國出版的各類專著為西方國家收藏的卻不到20%,社科類不到10%,歷史類更是鳳毛麟角。而馬教授的著作能被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學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許倬云先生的肯定與稱許,實屬不易!
其實這些年在國內(nèi)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電視臺、南京廣電、江蘇教育電視臺、安徽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和福建網(wǎng)站等公共媒體上家喻戶曉的歷史文化講座主講人和電視節(jié)目的常任嘉賓,而他的著作則更是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據(jù)說有一次在上海展覽館舉辦他的簽名售書活動,原定活動時間為半小時,結(jié)果因為讀者太多了,主辦方不得不延長了一個小時,但還是未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而最近又傳來好消息,國內(nèi)外知名的網(wǎng)絡運營商如亞馬遜、中國移動、蘇寧易購等都與馬教授簽訂了電子書出版合同,人們尤其年輕的讀者只要按按手機上的鍵鈕就能輕松閱讀他的電子版著作了。
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擁有這樣的影響力,在我看來,最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實實地深入研究,以淵博的知識來解釋歷史,并用通俗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但絕不戲說,由淺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讓人回味無窮,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啊!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風云》系列之⑦《建文悲歌》為例,該卷本主要是講述建文君臣抗擊以朱棣為首的大明藩王宗室發(fā)動的“靖難”叛亂及其最終的無奈結(jié)局以及建文君臣驚天地泣鬼神、誓死不屈的動人故事。
馬教授是第一位站在建文朝的角度審時度勢當時的這場帝國皇位爭奪戰(zhàn)爭,將昔日人們認識中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錯誤觀念做了糾正,告訴人們:這是一場本不該發(fā)生的戰(zhàn)爭災難,但它卻偏偏發(fā)生了(參見本書第一章)。歷史很精彩,但有時也很無奈,人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可失掉天下的明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卻是一位有理想、有作為的人格品德高尚的“寬仁”君主,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好皇帝。但就是這么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少之又少的好皇帝卻僅僅執(zhí)政了四年,就匆匆地離開了政治舞臺,由此拷問了一個古老的歷史命題:得人心者得天下,真乎?
馬教授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最早是由孟夫子提出的,其原話為“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孟子·離婁上》)整個這段話,孟夫子為“得天下者”指出了一條成功的秘訣:要想得天下必須得其民欲得其民就必須得其心欲得民心就必須對其實施仁政,這就是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理論的完整內(nèi)涵,簡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此而言,似乎讓人覺得得天下就靠施仁政、寬政即可成功了,可問題恰恰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力矯洪武酷政,廣施仁政、寬政,最后卻失國了,這到底又是為什么? 馬教授分析道:這里既有建文帝個性上的缺陷——文弱,他是帝國“狼群中的羔羊”,而政治權(quán)力角斗場向來是不會同情弱者的,因此說建文帝失國有著自身性格的缺陷,天生文弱的個性使他一次次地錯過了機會;又有治國理政實踐中采納的指導思想不是“外儒內(nèi)法”的漢代以后的儒學,而是方孝孺等人信奉的一些迂腐的先秦儒學主張,過分強調(diào)禮教、德治,對最大的也是最為陰險的政敵朱棣大講“親情”,即使到了北伐時,還要告誡自己的北伐將士:不要傷了我的叔叔,讓朕背負殺叔的罪名。這簡直是將北伐將士的手腳全給捆住了,反而幫了政敵朱棣的大忙(【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再有就是用人不當,對于李景隆等“至親”過于信任與重用,而最高層領(lǐng)導班子中搭配不合理,建文帝靠著相投的趣味來組建他的領(lǐng)導班子,這樣就造成了建文朝廷領(lǐng)導核心全是書生,沒有人精通軍事。隨之也就構(gòu)成了另一大致命失誤——沒有掌握好軍隊或“槍桿子”。朝廷軍隊將領(lǐng)中不乏有勇有謀又善戰(zhàn)的軍事人才,如朱允炆的叔叔平安(朱元璋的養(yǎng)子)和瞿能父子都是杰出的將才,可他們被壓在“繡花枕頭”李景隆的下面,直到戰(zhàn)事發(fā)生后才逐漸被發(fā)現(xiàn),即使這樣,也沒有及時大膽地提拔和盡其所能地發(fā)揮他們的軍事才華,這就大大地制約了朝廷軍隊自身有效力量的發(fā)揮,挫傷了將士們的積極性,造成了朝廷軍隊越戰(zhàn)越?jīng)]勁而燕軍卻越戰(zhàn)越強這種令人十分郁悶的尷尬局面。(《明史·瞿能傳》卷142;《明史·平安傳》卷144)
其實在傳統(tǒng)社會里,一個政權(quán)是否牢固與民心向背沒有過分直接的聯(lián)系,絕不像孟夫子所說的那么簡單:“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是更多更直接地與軍隊的掌握有關(guān)。換言之,誰掌握了槍桿子誰就掌控住了天下,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恼胬恚簶寳U子里面出政權(quán)。建文帝政敵朱棣之所以能奪得天下,最關(guān)鍵的原因不是他多得人心——試想一個滅人“十族”、活剝?nèi)似?、挖人祖墳和令兵士輪奸別人妻女的魔鬼會得人心?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朱棣靠什么奪天下?又是靠什么穩(wěn)住天下的? 靠軍事武力或言槍桿子!
其實,這不僅是朱棣也是中國歷代帝王取得成功的第一大秘籍。問題是成功者不一定是如何得人心的好皇帝好君主,明初這第三位皇帝恰恰是個歷史上少有的殘暴之君。面對獸性發(fā)作的魔鬼朱棣及其所作惡的“壬午大虐殺、大屠殺”,建文朝的文臣學士及其家眷們并沒有被嚇倒,他們唱響了威武不屈、忠君報恩、視死如歸和舍生取義等一曲曲的“建文悲歌”(馬教授在查閱了明代人李賢、姜清、高岱、黃佐、談遷等人的大量筆記或著作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分析判斷,首創(chuàng)該術(shù)語,并用了一個章節(jié)的篇幅予以詳述,高調(diào)頌揚了“壬午殉難”之士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滿懷激情地譜寫了當年建文君臣的正氣歌,參見本書第二章)。更有建文帝及其鐵桿支持者如蒸氣一般地人間蒸發(fā),讓篡位皇帝明成祖為此整整折磨了20余年(參見本書第三章)。由此歷史不禁發(fā)問:究竟誰是悲劇人物?誰是歷史的勝利者?
總之,全書精彩迭現(xiàn),觀點新異又可靠,讀之既如品嘗陳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風。作為年過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黃學”后繼有人?。∫苍格R教授不斷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權(quán)作為序
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
2014年11月18日 目錄 上章地獄草根絕處求生 ● 泥皮草根艱難人生隔代英雄心中永存1 奇多的出生地——朱元璋到底是哪里人?1 奇特的出生——赤貧的鐘離(鳳陽)“大火球”朱重八3 奇特的長相——為何朱元璋留世御像奇特之多?6 奇特之人、奇特長相和奇特性格之間有何關(guān)聯(lián)?8 鄉(xiāng)間牧童、孩子王和“朝拜天子游戲”9 少年朱重八心目中的英雄10 ● 親人逝去撕心裂肺流浪要飯內(nèi)心鼎沸(17~25歲)11 一年左右,家里抬出了六七個死人,親人的遠逝,撕心裂肺的心痛11 “還愿”求生存,出家當和尚,可兩個月不到又被迫“下崗”12 走四方,路迢迢,野茫茫14 朱元璋究竟流浪、要飯了幾年?16 8年乞討流浪生涯與朱元璋的性格特征18 ● “黃金家族”世界大國“集團循環(huán)”絕對大禍20 “地火”的制造——自掘墳墓的元朝統(tǒng)治者20 軍事大國光環(huán)下“黃金家族”子孫們自相殘殺20 經(jīng)濟大國耀眼下“黃金家族”子孫們的墮落22 蒙古“精英”集團內(nèi)部小循環(huán)削弱了大元帝國立足根基,加深了民族鴻溝24 大元帝國強控制與全方位腐敗26 ● “脫脫更化”添薪導火地獄草根遍地點火30 大元帝國末代皇帝、末代宰相和“脫脫更化”30 飲鴆止渴的“變鈔”“開河”——大元帝國火藥桶上的導火索33 白蓮教、明教和彌勒教三教合一:“明王出世”“彌勒降生”36 “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白鹿莊密議、潁州起義與北方紅巾軍38 中國歷史上成本最小的農(nóng)民起義——徐州起義39 另外三支北系紅軍:北瑣紅軍、南瑣紅軍和濠州紅軍41 袁州起義與南方紅巾軍42 浙江溫臺地區(qū)的方國珍起義43 “黃軍”與徐州之役45 起義烈火燃遍大江南北與朱元璋絕處求生47 中章龍飛淮甸發(fā)威應天 ● 龍起淮甸投身軍門“倒插門”修成“掌舵人”51 走投無路才當兵,結(jié)果撈了個“準官二代”,南略定遠挖得第一桶金51 撥開云霧遙望帝都金陵朱元璋開辟第一根據(jù)地——滁州64 反元大起義的轉(zhuǎn)折與朱元璋開辟第二個根據(jù)地——和州77 ● 步步靠近帝都金陵三攻方占江南中心93 打過長江去,開創(chuàng)江南第一個根據(jù)地93 三攻集慶,占據(jù)江南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105 ● 神州大地烽火連連東搶南奪發(fā)威應天112 建立江南省級農(nóng)民起義政權(quán)——江南行省——明朝最早雛形112 穩(wěn)固以應天為中心的江南地區(qū)政權(quán),攻占東大門和南大門——鎮(zhèn)江、廣德112 元宮愛欲情海熱火朝天南北紅巾軍烽火漫天張士誠速占江南114 “叫花子”發(fā)威應天朱元璋地盤迅速擴大123 下章先陳后張統(tǒng)一南方 ● 中國歷史奇特風景大明統(tǒng)一自南北進134 ● 蠶食鯨吞統(tǒng)一浙東朱劉問對恰似“隆中”(1358~1359)135 浙東戰(zhàn)場開辟的“前兆之戰(zhàn)”——昆山石牌偷襲戰(zhàn)136 從徽州打開通往浙東的門戶——攻取建德路137 杭州事變:趕走惡狼迎來一只餓虎——張士誠乘機控制杭嘉湖138 討債的都一起來了:趙普勝攻占池州、郭天爵“謀反”、張士誠俘獲廖永安139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與朱元璋親征浙東輕松拿下婺州142 “圣人”創(chuàng)立模范“特區(qū)”,穩(wěn)固浙東統(tǒng)一前哨根據(jù)地145 鳳陽“大忽悠”朱元璋居然被浙江“混混”方國珍給“忽悠”了149 朱元璋軍攻占衢州與處州,統(tǒng)一浙東大部分地區(qū)152 劉基為首的浙東“四先生”出山與明代版的“隆中對”155 ● 醍醐灌頂調(diào)整方向生死血戰(zhàn)漢陳友諒(1360~1364)161 朱元璋統(tǒng)一策略開始調(diào)整:“先西后東”或言“先陳后張”161 西線紅巾軍發(fā)展:外地和尚、布販子和“刀槍不入”的“燒香軍”162 既要江山又要美人的陳友諒三次政變與西線紅巾軍再次東擴164 陳友諒與朱元璋第一輪大交鋒:應天大捷、安慶爭奪、江州大捷、龍興府 的得失(1360~1362)175 平定內(nèi)外五次叛亂與活用“功狗”“母狗”理論184 “防火墻”倒塌了朱元璋“暗送秋波”與元順帝“懷春”“懷孕”196 陳友諒與朱元璋第二輪大交鋒:洪都爭奪戰(zhàn)、鄱陽湖大戰(zhàn)、武昌圍城 之戰(zhàn)(1363~1364)201 “大一統(tǒng)”帝國再建之雛形——南京吳王政權(quán)219 ● 先翦羽翼再取蘇城三部曲東滅張士誠(1365~1367)222 無聲的戰(zhàn)爭與不自信的張士誠改稱吳王222 張士誠集團的腐化與英雄氣短226 三部曲東滅張士誠大體統(tǒng)一中國南方230 600年前謎案:蘇州人為何不忘張士誠?朱元璋為何重賦江南?241 大明帝國皇帝世系表245 后記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