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風云》就要出版了,這是繼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國》后的又一大系列專著。數(shù)日前,他來我家,邀我寫個序,我欣然答應(yīng)了。因為他與日本關(guān)西學院校長、國際明史專家阪?zhèn)}篤秀教授是老一輩著名明史專家黃云眉先生的第二代傳人,這是2011年底海內(nèi)外眉師兒孫們云集一堂,經(jīng)過反復研究、討論,最后作出的慎重決定。作為眉師的第一代傳人,我感到責無旁貸要做好這樣的事情。
馬教授在2012年就應(yīng)邀去美國做講座,北美三大華文報刊《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和《僑報》對此都曾做了專門的報道,其中《世界日報》稱譽馬渭源教授為著名的明史專家;稍后中國大陸媒體稱他為“第一位走上美國講壇的明史專家”。
另據(jù)海外媒體所載,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國》系列專著得到了美國匹茲堡大學名譽教授、海外著名國學大家許倬云先生的贊許與推介,并為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和美國國會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等西方諸國國家圖書館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賀! 最近中央級大報《光明日報》刊載文章說:“世界上SCI檢索影響力較大的2
000種期刊中,中國期刊只有5種;排在本學科前3位的世界頂級期刊中,沒有一本中國期刊?!保ā豆饷魅請蟆?013年11月30日第7版“科教文新聞”)與此相類或者說更不盡如人意的是,中國雖是當今世界上頭號出版大國,但中國出版的各類專著為西方國家收藏的卻不到20%,社科類不到10%,歷史類更是鳳毛麟角。而馬教授的著作能被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學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許倬云先生的肯定與稱許,實屬不易!
其實這些年在國內(nèi)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電視臺、南京廣電、江蘇教育電視臺、安徽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和福建網(wǎng)站等公共媒體上家喻戶曉的歷史文化講座主講人和電視節(jié)目的常任嘉賓,而他的著作則更是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據(jù)說有一次在上海展覽館舉辦他的簽名售書活動,原定活動時間為半小時,結(jié)果因為讀者太多了,主辦方不得不延長了一個小時,但還是未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而最近又傳來好消息,國內(nèi)外知名的網(wǎng)絡(luò)運營商如亞馬遜、中國移動、蘇寧易購等都與馬教授簽訂了電子書出版合同,人們尤其年輕的讀者只要按按手機上的鍵鈕就能輕松閱讀他的電子版著作了。
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擁有這樣的影響力,在我看來,最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實實地深入研究,以淵博的知識來解釋歷史,并用通俗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但絕不戲說,由淺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讓人回味無窮,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span>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風云》系列之⑦《建文悲歌》為例,該卷本主要是講述建文君臣抗擊以朱棣為首的大明藩王宗室發(fā)動的“靖難”叛亂及其最終的無奈結(jié)局以及建文君臣驚天地泣鬼神、誓死不屈的動人故事。
馬教授是第一位站在建文朝的角度審時度勢當時的這場帝國皇位爭奪戰(zhàn)爭,將昔日人們認識中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錯誤觀念做了糾正,告訴人們:這是一場本不該發(fā)生的戰(zhàn)爭災難,但它卻偏偏發(fā)生了(參見本書第一章)。歷史很精彩,但有時也很無奈,人們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可失掉天下的明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卻是一位有理想、有作為的人格品德高尚的“寬仁”君主,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好皇帝。但就是這么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少之又少的好皇帝卻僅僅執(zhí)政了四年,就匆匆地離開了政治舞臺,由此拷問了一個古老的歷史命題:得人心者得天下,真乎?
馬教授說:“得人心者得天下”最早是由孟夫子提出的,其原話為“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保ā睹献印るx婁上》)整個這段話,孟夫子為“得天下者”指出了一條成功的秘訣:要想得天下必須得其民欲得其民就必須得其心欲得民心就必須對其實施仁政,這就是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理論的完整內(nèi)涵,簡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此而言,似乎讓人覺得得天下就靠施仁政、寬政即可成功了,可問題恰恰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力矯洪武酷政,廣施仁政、寬政,最后卻失國了,這到底又是為什么? 馬教授分析道:這里既有建文帝個性上的缺陷——文弱,他是帝國“狼群中的羔羊”,而政治權(quán)力角斗場向來是不會同情弱者的,因此說建文帝失國有著自身性格的缺陷,天生文弱的個性使他一次次地錯過了機會;又有治國理政實踐中采納的指導思想不是“外儒內(nèi)法”的漢代以后的儒學,而是方孝孺等人信奉的一些迂腐的先秦儒學主張,過分強調(diào)禮教、德治,對最大的也是最為陰險的政敵朱棣大講“親情”,即使到了北伐時,還要告誡自己的北伐將士:不要傷了我的叔叔,讓朕背負殺叔的罪名。這簡直是將北伐將士的手腳全給捆住了,反而幫了政敵朱棣的大忙(【清】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再有就是用人不當,對于李景隆等“至親”過于信任與重用,而最高層領(lǐng)導班子中搭配不合理,建文帝靠著相投的趣味來組建他的領(lǐng)導班子,這樣就造成了建文朝廷領(lǐng)導核心全是書生,沒有人精通軍事。隨之也就構(gòu)成了另一大致命失誤——沒有掌握好軍隊或“槍桿子”。朝廷軍隊將領(lǐng)中不乏有勇有謀又善戰(zhàn)的軍事人才,如朱允炆的叔叔平安(朱元璋的養(yǎng)子)和瞿能父子都是杰出的將才,可他們被壓在“繡花枕頭”李景隆的下面,直到戰(zhàn)事發(fā)生后才逐漸被發(fā)現(xiàn),即使這樣,也沒有及時大膽地提拔和盡其所能地發(fā)揮他們的軍事才華,這就大大地制約了朝廷軍隊自身有效力量的發(fā)揮,挫傷了將士們的積極性,造成了朝廷軍隊越戰(zhàn)越?jīng)]勁而燕軍卻越戰(zhàn)越強這種令人十分郁悶的尷尬局面。(《明史·瞿能傳》卷142;《明史·平安傳》卷144)
其實在傳統(tǒng)社會里,一個政權(quán)是否牢固與民心向背沒有過分直接的聯(lián)系,絕不像孟夫子所說的那么簡單:“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是更多更直接地與軍隊的掌握有關(guān)。換言之,誰掌握了槍桿子誰就掌控住了天下,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恼胬恚簶寳U子里面出政權(quán)。建文帝政敵朱棣之所以能奪得天下,最關(guān)鍵的原因不是他多得人心——試想一個滅人“十族”、活剝?nèi)似ぁ⑼谌俗鎵灪土畋枯喖閯e人妻女的魔鬼會得人心?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朱棣靠什么奪天下?又是靠什么穩(wěn)住天下的? 靠軍事武力或言槍桿子!
其實,這不僅是朱棣也是中國歷代帝王取得成功的第一大秘籍。問題是成功者不一定是如何得人心的好皇帝好君主,明初這第三位皇帝恰恰是個歷史上少有的殘暴之君。面對獸性發(fā)作的魔鬼朱棣及其所作惡的“壬午大虐殺、大屠殺”,建文朝的文臣學士及其家眷們并沒有被嚇倒,他們唱響了威武不屈、忠君報恩、視死如歸和舍生取義等一曲曲的“建文悲歌”(馬教授在查閱了明代人李賢、姜清、高岱、黃佐、談遷等人的大量筆記或著作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分析判斷,首創(chuàng)該術(shù)語,并用了一個章節(jié)的篇幅予以詳述,高調(diào)頌揚了“壬午殉難”之士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滿懷激情地譜寫了當年建文君臣的正氣歌,參見本書第二章)。更有建文帝及其鐵桿支持者如蒸氣一般地人間蒸發(fā),讓篡位皇帝明成祖為此整整折磨了20余年(參見本書第三章)。由此歷史不禁發(fā)問:究竟誰是悲劇人物?誰是歷史的勝利者?
總之,全書精彩迭現(xiàn),觀點新異又可靠,讀之既如品嘗陳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風。作為年過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黃學”后繼有人啊!也愿馬教授不斷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權(quán)作為序
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務(wù)副主任、教授
2014年11月18日 目錄 上章建都南京開創(chuàng)大明 ● “千呼萬喚”稱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運”1 架起“三駕馬車”與小明王遇上“交通事故”了1 千呼萬喚始出來——朱元璋稱帝4 南京朝天宮與北京朝天宮4 南京明皇宮的開國大典與大明帝國的建立5 ● 兩京三京最終歸一洪武建都南京之謎7 魔鬼的咒語: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壽命都不長?7 南京成為大一統(tǒng)帝國都城的亮點:號稱虎踞龍蟠當真不能成為都城嗎?10 洪武時期大明帝國定都南京的五大緣由12 都城決勝“大比拼”,南京“力挫”諸雄14 朱元璋要以老家作為天下之都明初兩京變成三京鳳陽:從中立府到鳳陽府16 人算不如“天算”—— 聽從老天安排,定都南京27 ● 依稀可見最大都城第一皇宮迷霧層層29 明皇宮的四個謎團30 解謎——皆因迷信“龍氣”好風水31 明代南京京城與皇宮的四大奇特之處35 朱元璋營建明皇宮與南京城的三大宗旨37 ● 南京明皇宮蕩然無存北京故宮“前世今生”41 明皇宮的內(nèi)城——宮城41 明宮城的4道主門和10道小門45 明宮城主要建筑:以縱軸為主“前朝五殿兩樓”和“后廷三宮六院”49 ● 故宮外面修筑皇城縱軸彰顯專制靈魂54 午門外御道兩側(cè)的重要建筑:太廟和社稷壇55 南京御道街與明皇宮的端門55 南京的承天門——北京的天安門56 外金水河、外五龍橋和長安街57 明皇城四方位四主門與“馬娘娘梳妝臺”57 洪武門——北京的中華門60 明皇城的縱軸線與絕對君主專制主義的靈魂61 ● 西洋人利瑪竇見證最大皇宮最大皇城62 為明故宮“翻案”——利瑪竇見證:明都南京和明皇宮是世界最大的城市與最大的皇宮62 明故宮“跑”到哪里去?——明故宮遭受的三場浩劫64 南京明皇宮建筑設(shè)計與布局中的文化密碼67 ● 明都城第三層京城最大城墻最大都城83 明代南京城墻——中國目前現(xiàn)存的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城墻83 南京城墻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6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它卻巍然屹立,為何?85 明代南京京城十三城門和城樓86 清末與民國時期直到現(xiàn)在新辟的南京14道“小”城門96 現(xiàn)今南京保存完好的10多處城門和城垣97 ● 外廓十八環(huán)繞南京眾星捧月拱衛(wèi)朝廷97 明代南京城外的護城河98 明代南京城外的外廓城修建99 明代南京外廓城的18道門101 ● 分類區(qū)域規(guī)劃都城六百年后依然可認102 高干富人區(qū)102 手工業(yè)、商業(yè)集中區(qū)——南唐皇城四周103 文化與宗教區(qū)106 軍事區(qū)——大小教場、馬群、苜蓿園108 皇家陵園區(qū)109 風景區(qū)109 ● 建都南京意義非凡定名大明緣由何在109 大明帝國定都南京的意義109 定都南京的大明帝國為何取名為“大明”?117 下章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 ● 兼顧南方重在北伐三路大軍同時出發(fā)121 朱元璋最終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帝國重建戰(zhàn)略思路:兼顧南方,重在北伐122 “先南后北”戰(zhàn)略中最終東南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開啟——掃平浙東方國珍123 一日連發(fā)三道軍令:兼顧南征重點北伐齊頭并進127 ● “驅(qū)逐胡虜 恢復中華”顛覆元廷 聲震華夏137 朱元璋的“北伐宣言”與“驅(qū)逐胡虜,恢復中華”137 穩(wěn)扎穩(wěn)打三步北伐顛覆元廷聲震華夏143 ● 十“清沙漠” 除去“尾巴”橫掃割據(jù) 統(tǒng)一天下162 “大尾巴”、大后患的凸顯與朱元璋的北平之行162 《克復北平詔》與太原夜襲、山西平定(1368.12)164 剪除余虜、奪取關(guān)隴——朱元璋:我忽悠你們的呀,現(xiàn)在可來真格的啦!166 十“清沙漠”,南平川滇,橫掃割據(jù),天下一統(tǒng)171 第一次“清沙漠”行動——全寧之戰(zhàn)、大興之戰(zhàn)、開平大捷、大同之戰(zhàn)、太原之戰(zhàn)——洪武二年六月~八月178 第二次“清沙漠”行動——洪武三年(1370)正月~十一月180 第三次“清沙漠”行動——洪武五年(1372)正月~十一月184 第四次“清沙漠”行動——大同大捷、貓兒莊之捷、三角村之捷——洪武六年(1373)春季~年底——近邊193 第五次“清沙漠”行動——興和之捷 高州大石崖之捷氊帽山大捷——洪武七年(1374)四月~七月196 第六次“清沙漠”行動——亦集乃路大捷洪武十三年(1380)二月196 第七次“清沙漠”行動——傅友德:灰山大捷沐英:公主山長寨之捷——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四月 199 平定天府之國,統(tǒng)一西南四川201 平定彩云之南實現(xiàn)完整意義上的南中國統(tǒng)一207 第八次“清沙漠”行動——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六月213 第九次“清沙漠”行動——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洪武二十一年(1388) 五月221 第十次“清沙漠”行動——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225 大明帝國皇帝世系表231 后記232 |